春节假期,吉林省冰雪旅游市场实现“开门红”,这得益于吉林冰雪产业软硬件设施的完善。
除了世界一流粉雪资源和雪场雪道新、设备好等硬件优势,吉林也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服务,这里有专业的滑雪教练和时髦的滑雪摄影师,也有不可或缺的“雪场守护者”。
在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每年冬季,都能看见一个老外的身影。他叫马克龙,是白求恩大夫的加拿大老乡,也是一名滑雪教练。
马克龙对近年来吉林冰雪旅游发展感触很深。“5年前,我刚来这里的时候,雪场的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游客也不多。随着吉林冰雪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滑雪度假区的不断成熟,加上北京冬奥会的热度,现在来吉林滑雪的人越来越多,我也感受到了大家对冰雪运动的热情。”马克龙说。
除了滑雪教练,还有一个新型职业也在蓬勃兴起。不少滑雪爱好者希望在社交平台展示英姿,这就需要能与滑雪爱好者一起滑行并为他们拍照的滑雪摄影师。
来自吉林市的滑雪摄影师春明表示,滑雪爱好者中不乏高手,为了拍到滑雪爱好者正面滑行的视频,滑雪摄影师常常需要背朝雪道盲滑,滑雪摄影师也同样需要具备高超的滑雪技巧。“这是一项挑战,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春明说。
如今,吉林市已经拥有数十位滑雪摄影师。随着滑雪运动的普及和吉林冰雪产业的发展,滑雪摄影师这个小众行业也逐步成为热门职业。
滑雪运动中,雪道顺滑是游客快乐畅滑的关键。在吉林各大滑雪场,无论是专业赛道还是大众场地,都有一群工作人员守护雪道的运营,提高雪道的品质,他们被称为“雪场守护者”。
吉林省通化市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山地总监于伟便是其中之一。于伟有着27年的工作经验,从前期的雪道设计,到后期的造雪、压雪、维护等,每个环节于伟都精益求精。
在滑雪场,平整的雪道上有一条一条的细脊,像压面机里压出的面条,被滑雪爱好者称为“面条雪”,踩着雪板滑行在这种机压雪道上被比喻为“吃面条”,这也是最令滑雪爱好者心动的体验之一。
为确保滑雪爱好者每天都能“吃上面条”,每天滑雪日场结束运营后,于伟就要带领工作人员抓紧开始造雪、压雪工作。他们要先将雪道上的雪打松散,再压成条纹状,这项工作通常要在夜间进行6个小时左右。
在吉林省,还有很多像于伟一样的“雪道守护者”。他们积极探索滑雪新产品,让吉林的滑雪之旅更有品质、更有创意。
需要守护的除了雪场还有滑雪工具,雪具维修师也成为滑雪场不可或缺的岗位。雪具只有通过定期维修和保养,才能延长使用寿命。而像打蜡、修刃、补板底等工作则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雪具维修师成为热门岗位。一名雪具维修师告诉记者,今年雪季维修的雪具比去年多了一倍。
行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解决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难题。
近年来,吉林省与时俱进、多措并举,在冰雪人才培育方面驶入“快车道”。2018年,北华大学率先成立冰雪学院;2019年,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旅游学院(国际冰雪学院)揭牌成立;2021年,依托吉林大学建设的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成立。
此外,吉林省还广泛开展旅游人才培训、行业大赛等活动。
2022年12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化和旅游部吉林培训基地承办的冰雪文化创意设计与传承发展人才高级研修班在线上开班,旨在为国家冰雪文创产业培养一批新的种子人才。
吉林的冰雪人才培育模式不断创新,在冰雪运动、冰雪艺术和冰雪旅游等方面正涌现出大量人才,助力吉林冰雪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