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际艺术交流的浪潮中,有这样一位追光者,带着满腔热忱与卓越才华,学成归国,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与艺术事业,她就是毕业于俄罗斯彼得罗扎沃茨克国立音乐学院声乐演唱艺术专业的博士徐潜。
徐潜的求学历程宛如一部逐梦的乐章,从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本科起步,在本土艺术知识的沃土里扎根,汲取养分。继而深入探索,斩获艺术学硕士学位,为攀登更高峰积蓄力量。最终,她跨越国界,奔赴俄罗斯彼得罗扎沃茨克国立音乐学院,在异国她乡的艺术殿堂精研声乐演唱艺术,摘取博士桂冠,完成了从青涩学子到专业翘楚的华丽蜕变。
深耕杏坛 育桃李芬芳
归国后,徐潜就职于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启了她的育人之旅,以讲师的身份开始,不断在科研和教学上深耕、求索,相继评上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肩负起培养艺术人才的重任。
在声乐教学改革前沿,她勇挑重担,主持并深度参与多项省级、校级课题。2019-2021年间,作为重要参与人承担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与团队深入钻研,探寻契合时代需求与学生发展的高师声乐教学新模式。在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方面,她更是一马当先,打造出一门门精品课程。2022年,其负责的吉林师范大学“声乐演唱”获批一流本科师范课程;同年,“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荣获二等奖,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声乐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树立正确价值观。此后,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亦或是智慧示范课程,都有她领航奋进的身影,用创新思维点亮课堂,为学生铺就成长坦途。
课堂之外,她倾心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参赛,是学生逐梦路上的坚实后盾。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学生们在国内外声乐演唱比赛中屡获佳绩,省级B类获奖7项、C类获奖11项,这些成绩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是对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发声的精准雕琢,让年轻的歌者们在舞台上绽放光芒,开启艺术人生新篇章。
科研领航 探艺术真知
徐潜的科研之路,犹如在浩瀚星空中探索未知,成绩斐然,其科研论文发表涵盖国内外核心、省刊等多个领域,主题多元且深入,累计发文量达40余篇。从音乐艺术理论剖析,如2023年发表的《Study of the theory of musical art in creativity》等一系列学术影响力较大的期刊论文,深挖音乐创作内核,探讨艺术表达与实践路径;到声乐作品个案研究,像对歌剧《运河谣》同名主题唱段、古诗词艺术歌曲《越人歌》等演唱分析,为教学与表演提供精准指南;再到音乐教育领域探索,聚焦中小学、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策略,为美育普及献智献策。值得一提的是,她还涉足跨学科研究,如从生态视角探讨音乐声波对自然生物的影响,拓宽了音乐研究边界,彰显科研深度与广度。在专著编写上,她同样建树颇丰。副主编《钢琴即兴伴奏研究》助力提升音乐学子综合技能;参编《音乐表演与舞蹈艺术欣赏》,为艺术爱好者打开多元审美之窗;主编《教师成长故事启示录》,分享教育智慧,滋养同行心灵。
近5年来,她做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4项,其中省级4项;参与厅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研究内容从“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音乐海外传播策略,到吉林当代声乐艺术史、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等。她在项目研究中紧扣时代脉搏,将地域特色、家国情怀与声乐艺术紧密相连。如“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项目,深入挖掘红歌精神内涵,为高校铸魂育人工程注入艺术力量,历经两年,圆满结题,推动了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
舞台耀芒 传声乐魅力
舞台之上,徐潜是熠熠生辉的歌者,用嗓音征服听众,传递艺术力量。国内赛场上,她一路高歌猛进。获得首届“吉林音乐奖”声乐专业民族唱法优秀奖、第二届吉林省长白山声乐大赛民族唱法三等奖等荣誉,见证了她在本土赛事的卓越风采,以深情演绎展现民族声乐魅力,为家乡父老带来一场场听觉盛宴。
国际舞台亦有她的精彩篇章。俄罗斯卡累利阿共和国北方之星声乐大赛二等奖、俄罗斯联邦喀山音乐学院声乐大赛三等奖,她在异国她乡展现中国歌者实力,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用音乐搭建起友谊桥梁。归国后的徐潜,更是频繁受邀参演各类音乐会、文化交流活动。她的演出曲目丰富多样,既有西方经典歌剧咏叹调,又有饱含中国韵味的民族声乐作品,在一呼一吸、一高一低间,让观众沉醉于声乐艺术的无尽魅力,也让世界透过她的歌声,领略中国声乐艺术的蓬勃发展。
徐潜,这位归国游子,以对声乐艺术的赤诚热爱,在科研、教学、专业演出三大阵地深耕不辍。她用智慧启迪学子,用科研拓展边界,用歌声唱响时代,宛如一颗璀璨星辰,照亮了声乐艺术前行之路,未来,她将继续逐光远航,创造更多辉煌。